于是我决定每天写一遍日记,希望尽量可以做得到吧,就先坚持一个月,虽然次我是懒人一名。
为什么会萌生这样一个念头呢?是因为昨天无意从同学手中看了一本书,叫做《漫游东京》(类似是这个名字)。这本书是从图书馆里借的哦,而且是去年出版的,真难得图书馆会有这样的书,而且是去年才出版的啊。在里面居然被我看到了又Kimura为WOWOW收费电视台拍的的那一系列广告的看板,还看到那两位女神,Ito和Ebi,还有Kyoko啊。MS越扯越远了。里面有提到每天写日记这个习惯,于是就想做下去。明明在家里的时候都能坚持啊,为什么一到学校就不行了。
最近看的小说是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和《魍魉之匣》。其实这位作家的名字还有他的作品以前都略有耳闻,记得在南方XX报每个星期都出的“阅读周刊”见过好几次介绍他的作品。当时的印象就是这些书名咋那么怪,字咋那么难念,封面也有够阴森的,难道是讲鬼鬼怪怪的故事的?后来看了,真的是在讲哪方面的事情,不过是在鬼怪的笼罩下的推理悬疑故事。
我是先看《魍魉之匣》,再看《姑获鸟之夏》的。前者的那个有关“盒子”的比喻真是精妙啊。究竟是盒子里面东西还是合资作为装东西的器皿呢?如果盒子里面空空如也,那么它也就无谓是盒子了。再讲讲涉及在案的人物都挺奇怪的,应该说小说中所有出现的人都是怪人,最正常的大概就是京极堂的妹妹。说到故事,里面最让我惊叹就是事件的巧合性。有时候如果过于集中在事件的联系上,这样地钻牛角尖可能只会误导自己进入死胡同。亦即是说,事件之间是有联系存在的,但是不能只因为某些联系就把两件事或者几件事之间划上等号。至于两本书的结局都有爆点,之匣最后出了个父女乱伦,之夏就出了个精神分裂。看过蛮多霓虹影视作品中的杯具故事都会涉及到乱伦,精神分裂更是很多电影结局中最好解释发生那一切不寻常之事惯用解释,不过仅是这些都是意料之外啊,因为乱伦没想到乱到这个份上,精神分裂没想到有三个人格。看之夏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觉得那位凉子小姐可疑了,因为她的家人还有她家的佣人还有那个半吊子医生都神经兮兮的,只有她一个最冷静,在所有不正常之中她是最正常的,于是她就显得不正常了,于是结局揭晓是她的时候,就有种“果然啊”的感觉,就是没想到她有三种人格。
“全明星”阵容当中(网上是这么称呼的),四位大叔各有特点,我最喜欢的是那位看似不靠谱其实挺靠谱的私家侦探,他为人豪爽又不拘小节,形象高大性格脱线。至于京极堂好听点说是活动的图书馆,可是可以说他简直是个话唠吗?每次“看到”他长篇大论地介绍妖魔鬼怪宗教神明时,都觉得太冗长了,一直都想快进。但是又怕他口中提到的会与后面的情节有关联,而且有些地方又看不懂,可能是我对那些文化了解得不够多,特别是霓虹那边的。还有呢,有时“看到”他阐述对某些事物的观点会有种很容易被她洗脑的感觉,有点可怕啊。至于主讲人关口(好像说这一系列的后边某部小说里面他没怎么出现啊),虽然对比起前两位显得有点平凡(其实人家不算平凡啦,人家还是作家呢),有些神经过敏有点忧郁又带点自卑,但觉得他叙述事件进行的口吻挺亲切的,可能是因为他是众人中最“普通”的,因此对于拉近与我们这些平凡读者的距离会很有效果。不过他其实也是个挺可爱的人啊,特别他对侦探一直呼他“小关”的反应还有一直不忿想着要反驳京极堂的话时耍的小心理,令我罪恶地萌起来啊,还有他们三人聚在一起活着分别两两搭配一起的时候,对不起木场大叔了,他太太太大男人了。还有啊,一直认为这本书的作者,京极夏彦先生是小说中京极堂+关口的混合体,熟知妖魔鬼怪知识+写悬疑故事的小说作家身份+各种个性问题,或者是说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分裂了两个人出来。当然,以上纯属一派胡言。
看完小说在网上goo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两本小说都被改编成电影了,当然cast是很华丽啊,扮演四个大叔的大叔俳优们我都是很DJ的,其他的也不错,不过我还是没敢看,因为那些啥真人版已经SHOCK过我好几次了。
于是,因为深深被他的作品吸引住,挑起我的“瘾”去继续追这个系列剩下的作品。
再话说,前些天重温了同一屋檐下,还是那句,以前的日剧真好看啊,而且这个还是精品,再加上亲情类的题材是最对我胃口的。
不过呢,我发现了个问题,是有缘撞上么?我刚看完第一部没多久于是去看白色荣光2的第六集,居然被我发现了之前扮小梅的那个女优在这集扮演别人的母亲了,有没有这么巧啊!我记得之前也有这么撞上几次了,就是我刚看完某以前的日剧,然后里面的某一角色在我正在追得多拉马出现呢,呃……
コメントフォーム